卓文著作网,专业可靠的评职称专利,出书出版,评职称个人专著出版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学术咨询

学术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课题申报>课题报告范文浅谈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课题报告范文浅谈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课题申报 日期:2016-12-24 人气: 学术咨询
  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被相关老师提出,这是一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报告,浅谈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小编为您进行了相关整理,以便于您学习阅读。
课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的兴趣和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合作学习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本文就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提出一些见解与想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并寄予了厚望。下面就谈谈笔者利用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与想法。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在学期开始时,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人数可以为3—5人,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进行组内异质的组合是较好的选择。所以分组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任务,促进有效的合作学习
 
  并非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合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个人学习仍然具有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如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键盘输入信息、数据的计算等)的学习就无需合作。当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时,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1.利用旧知识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学习任务时,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往往是要将新学的知识融合在一项具体任务中,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往往需要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这样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耗时较长。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便会产生合作的渴望,希望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应抓住或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时,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探究新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有时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效果会更好,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的互助互学、共同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困难问题的共同探讨与解决,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友谊,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适时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实现思路共享、共同提高的教学理念。
 
  三、公正评价课堂
 
  合理的评价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可以是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要做到客观公正,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被肯定中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的理念。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人数和“异质”的问题
 
  在分组过程中我们建议最好是3—5人为一组,假如每个组人数过多容易导致两、三个人在组内要有相同的任务并且公用一台计算机,其中操作水平较差的同学基本没有机会动手。分组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异质”主要应指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初期分组时,由于小组中出现了操作熟练程度差异过大,导致组中知识基础好、表现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主帅,还有些操作熟练的同学看到别人不会操作就干脆包办了别人的工作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则成了陪衬,甚至一言不发,这样的合作其实是少数几名知识基础好的合作,其他学生根本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这里就要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了,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的知识水平、熟练掌握程度,课下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调整分组,使组内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差别缩小。
 
  2.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的这些特质,关注的仅仅是合作的形式,造成了凡课必“合作”,只要是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围坐在一起就是“合作”的现象。教师要真正认识合作学习的本质,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学习过程的自由化
 
  有些老师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应把学习的所有权交给学生,教师不应参与也无需组织与监控。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得教师常常很随便甚至是强制地让机位相临的几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忽视对小组的组织与监控,致使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容易使学生乘机以小组为掩护说闲话、开小差、玩游戏等。
 
  4.在操作过程中“合而不作”或“作而不合”
 
  (1)“合而不作”现象,主要是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或缺乏教师的指导或缺乏学情分析,造成分组后的小组的成员能力都较弱而不会做。
 
  (2)“作而不合”的现象,主要是教师指定或选出的组长在小组内缺乏组织能力没有威信,或组内成员不听指挥。
 
  分组是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分组的成败,直接决定合作学习是否成功。因此在分组阶段教师要重视,要花一定的时间。先要向学生讲明分组要求,然后让学生按要求以自由搭配组成为主,教师检查适当调整。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到各个小组巡视,发现有“合而不作”或“作而不合”的要进行督促和调整小组人员。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作学习的独特魅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内容,适时地去展开合作学习,发现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充分发挥它的特点。

本文由卓文著作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文章名称:课题报告范文浅谈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文章地址:http://www.fakanzx.comhttp://www.fakanzx.com/anli/keti/551.html

还有问题,免费咨询专业人员

没有问题了,我想发稿或出版